国家宪法日,这些知识你知道吗?
- 分类:新闻
- 发布时间:2020-12-04 10:32
国家宪法日,这些知识你知道吗?
- 分类:新闻
- 发布时间:2020-12-04 10:32
2020年12月4日
是我国的第七个国家宪法日
这次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
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,
大力弘扬宪法精神。”
下面就请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宪法的相关知识吧!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是保持国家统一、民族团结、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,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。
我国曾于1954年、1975年、1978年和1982年先后通过四部宪法,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,历经1988年、1993年、1999年、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订。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》。
我国宪法共有4章143条,内容包括了总纲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、国家机构(全国人民代表大会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、国务院、中央军事委员会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、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、监察委员会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)和对国旗、国歌、国徽、首都的规定。
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,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,一切法律、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循宪法的规定,不得违背宪法。
宪法宣传视频
习近平指出,全面贯彻实施宪法,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,具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、长期性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,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都必须予以追究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,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。
国家宪法日提出背景
设立“国家宪法日”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。之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为“全国法制宣传日”,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。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,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“国家宪法日”
2014年10月23日,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,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,加强宪法实施,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。
2014年11月1日,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》,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,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。
2014年12月3日,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。
国家宪法日设立目的
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,弘扬宪法精神,加强宪法实施,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并决定把每年12月4日制定为国家宪法日。每年12月4日,国家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。
国家宪法日设立意义
设立“国家宪法日”,是一个重要的仪式,传递的是“依宪治国”、“依宪执政”的理念。
设立“国家宪法日”,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,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“教育日、普及日、深化日”,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、宪法至上、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。
设立“国家宪法日”,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。权力属于人民,权力服从宪法。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,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。
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
从清末开始,先知先觉的改革人士
就试图通过制定宪法来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
1898年
为延续清政府的政权,改变腐朽的政治生态,1899年,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就要求清政府制定宪法,实现君主立宪制。
1908年
清政府颁布了以1889年《日本大帝国宪法》为蓝本,以“君上大权”为核心的《钦定宪法大纲》。
1911年
颁布《重大信条十九条》,在形式上缩小了皇帝的集权,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,但强调的仍是皇权至上,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。
02
清政府被推翻后,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
1912年
国民政府颁布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。
1914年
袁世凯窃国之后,于1914年颁布《中华民国约法》,又称“袁记宪法”,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“合法”的依据。
1923年
国民政府以“袁记约法”为范本制定《中华民国宪法》,又称“贿选宪法”,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军阀的专制独裁。
1931年
国民政府颁布《中华民国训证时期约法》,将三民主义作为国家基本思想,以及确定了行政、立法、司法、考试、监察五权分立的国家组织方法。
另外,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制定了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》,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无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,规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,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、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。
1946年
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《中华民国宪法》,以“民有,民治,民享”的“民主共和国”之名,实行专制之实。
03
新中国成立之后
1954年
为巩固新生政权,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、颁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
五次修订
新中国宪法颁布之后,为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,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、1993年、1999年、2004年、2018年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、完善。
这五次修订,逐渐完善和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,完善了经济制度、社会保障制度、加强人权保障等等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,我们愈加感到,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,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。”“两个紧密相连”的重要论断,是认识当代中国宪法制度的关键。不了解、不联系中国近现代100多年来艰难曲折、激越变革、激荡发展的历史进程,就不可能正确认识、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宪法制度。
文字视频内容来源网络收集整理
扫一扫,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:阜阳商厦 皖ICP备17000973号 网站建设:新网